实现自定义域名Github Page网站Https访问

背景

博客搭建好了以后,发现通过自定义域名访问自己的github page时,浏览器提示该网址不安全,没有合格的安全证书,不能通过https(密文传输)访问。有些手机会强制使用https协议访问网站,会导致一些错误,今天尝试解决一下。
参考了 CSDN博主「yucicheung」的文章

原理

HTTP与HTTPS

HTTP是明文传输协议,传输内容容易被嗅探和篡改。
而HTTPS,即HTTP over SSL/TLS,是添加了一层SSL(Secure Sockets Layer,安全套接层),或者是TLS(Transport Layer Security,传输层安全协议),所以HTTPS就可以视为HTTP和SSL/TLS协议的组合。
HTTPS能做到良好的保密性(防嗅探),真实性(防篡改),完整性(防域名劫持和域名欺骗)。

SSL证书

SSL是TLS的前身,但TLS通常也被标志为SSL。
SSL/TLS协议的基本思路是采用公钥加密法,也就是说,客户端先向服务器端索要公钥,然后用公钥加密信息(会话秘钥),服务器收到密文后,用自己的私钥解密。
这个公钥就放在数字证书中。只要证书是可信的,公钥就是可信的。

SSL证书由你的NS(Name Server,域名服务商)颁发,从速度和操作性考虑,我选择了Cloudflare,免费,操作也比较方便。

More...

Collaboration Approach of Elite Organizations

Background

I read a note from Max,CEO of Precence, which about collabration. There were a lot of great points that resonated with me. I wanted to highlight that stood out to me.

Outline:

Who makes the decisions?
How is it done?
How are they communicated?

  • What are the prerequisites for making decisions?
    Highly Aligned, Loosely Coupled
  • Who makes the decisions?
    Informed Captains
  • How is it done?
    Context not Control
  •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results?
   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
More...

Z-library 现阶段可行的访问方法

Z-Library 官方网站近期被美国执法机构查封,无法直接访问。网上研究了一下,找到另一个方法可以继续访问。

访问方法

可以访问 singlelogin.me,用Z-Library账号登陆后,可获得私人域名,亲测访问速度很快。请将你的私人域名保密,外泄有禁封的风险。

访问步骤

  1. 登陆网站:
    步骤1

  2. 顺利登陆后,可以看到以下画面,Z-Library又回来了:
    步骤2

注意: 浏览器中的网址为专属私人域名,请收藏到收藏夹,下次可以直接通过这个网址来访问网站。

More...

Midjourney 极简入门(1)

背景介绍

Midjourney可以算是一款AI绘图工具,只要輸入你想到的文字,就通过AI生成图片,化抽象为具体,成品很美,感觉可以替代插画师的部分工作了。

使用心得

Midjourney 注册比较简单,这里就略过了,重点讲一下它的prompt,也就是提升词。
Midjourney 的 prompt 的结构可以拆分成三个基础组成部分:

  1. 内容描述:就是主体内容,表达我们到底想画什么。是骡子是马,是猴子是兔。他们是什么形象、穿着什么衣服、在干什么,等等。

  2. 风格描述:包括曾经讲过的艺术家、画笔风格、艺术风格等等,甚至包括打光、视角、拍照相机的牌子等等。

  3. 属性描述:最基本的图片属性,比如尺寸、使用的 Midjourney 版本。

这次重点讲一下 属性相关:

版本号 --v 1/2/3/4

默认都用 v4 即可,效果是最好,也比较写实。但在画不同艺术风格的图片时,用一下 v2、v3 画抽象的风格,可能会有帮助。

扩幅相关 --upscale

upscale 是把 4 in 1 的 demo 图片扩大篇幅成为更高清的图片。默认的扩幅一般就能用了。
还有一个特殊的指令:
–upbeta 增加更多额外的细节,图像像素大小也会翻一倍

负面提示词 --no

不要出现什么, 比如 no people,不要出现人。

质量 --q .25/.5/1/2

图片渲染时间,默认是 1。如果用更短的时间,消耗的额度更少,图片效果可能略差;反之亦然。

图片比例 --ar 2:3/3:2

v4 版本只支持三种比例:
默认的 1:1,2:3 和 3:2 需要指定: --ar 2:3 --ar 3:2

动漫风格 --niji

动漫风格

更多相关的属性描述词

可以参考官方手册

下面是几个例子:

More...

使用ChatGPT来学习英文(3)

学习场景

继续使用ChatGPT来学习英文的话题:

7、利用ChatGPT学习单词

可以用以下提示词让Chatgpt给出单词含义和例子,或者直接要求列出特定场景可能使用的词汇:

  • What is the meaning of [word]? (给出含义)
  • Give 5 example using this word. (给出例子)
  • What is a synonym for [word]. (给出同义词)
  • What is a antonym for [word]. (给出反义词)
  • Please provide me with [scenario] vocabulary. (给出特定场景单词)
  • Make a list of idioms and expressions related to [topic](给出特定场景习惯用语)
    例如:
    要求给出含义解释:
    ChatGPT例子10
More...

知识管理相关-知识管理误区

来源

来自于小报童的知识资产专栏,做一些整理:

知识管理概念

管理的本质是“提高效率和效益”, 知识管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帮助我们更高效的获取/组织/有效利用知识的一套流程。
我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  • 收集(从有效途径收集知识)
  • 处理(将零散的知识连接起来)
  • 输出(从知识网络中提取知识,写作或行动)

主要误区

  1. 信息成瘾
  2. 收集癖
  3. 知识不成体系
  4. 只追新,不回顾
  5. 迷信工具
  6. 输出不只是写文章

1.信息成瘾

简单来说,获取新信息可以让我们大脑产生多巴胺,形成一种类似于抽烟喝酒一样的成瘾行为。成瘾一样不断获取信息而不去消化,对我们的大脑并无益处。

因此,理解了这个误区,我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就要对获取的信息的时间/质量和数量进行控制,控制总消耗量。

总之,需要我们把自己从被动获取信息中解放出来,主动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,避免FOMO。

2.收集癖

我们喜欢囤积信息,还在低速网络时代,我就经常挂机下载各种学习资料。后来网速快了,我也是Verycd的常客,我囤积过光盘/课程/网盘,资料一大堆。潜意识里认为我收集了它,以后就可以看,但往往大部分时间这些资源都是积灰的,N年也不会去看。

因为收藏行为门槛低,可衡量,虚假进步,给人带来愉悦感,但也要清醒的意识到,收藏信息并不代表知道信息/理解信息,并不能让我们得到更多知识,而是成为了信息的备份者

所以,在面对海量信息时,正确的做法是:

  • 用自己的话记录,留下原文链接。(存储与提取负相关
  • 为消化信息留出时间,在学习更多知识前,先确保已经收藏的知识已经掌握。

3.知识不成体系

在误区1我们知道,不能海量的收集信息,那样基本就会被信息淹没。必须主动收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。
那什么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呢?
总的来说,应该有两类信息是有用的:

  1. 专业领域,主要是指对日常工作学习有帮助,做错了自己要承担责任的事情,比如本职工作,或者投资等。在这些领域,我们需要持续不断的精进,持续积累,才能有所收获。比如我的专业领域有 产品设计/需求风险/数据分析/营销与推广/行为经济学…

  2. 兴趣,自己持续感兴趣,但对别人没影响,别人也不在乎的事情。比如说对我来说,历史/博弈论/智能硬件等,都是我持续感心情的东西,但及时一段时间没有关注学习,也没有什么问题,积累这些知识可以令人愉悦,但并非是最高优先级的。

当然,专业领域和兴趣可以有交集,但大多数人往往是分裂的,我们需要:
面对内心需要,寻找自己的北极星,构筑独特知识体系

4.只追新,不回顾

岁月是最大的小偷。缺少回顾会让我们的知识资产价值,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逝。并且,当我们从记忆中回顾并使用某些信息时,可能会出现新的信息:它可能是一个问题的答案、附加信息,甚至仅仅是确认我们所检索的信息是正确的。

我理解回顾有两个作用:

  1. 通过对知识的反复调用和使用,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
  2. 通过回顾建立知识点的关联,通过知识网络来形成牢固的概念并有可能的产生新信息

为回顾留出专门时间

5.迷信工具

我们都会迷信使用了一个超级牛的工具后,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知识管理体验。事实证明这是根本不可能的,随着技术发展,永远有新的工具产生,但我们好像依然没有很好的管理知识。

那是因为,我们可能没有想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具。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工具来逃避现实,因为学习了最新的知识管理工具,我们似乎变为了“更好的自己”,但真是这样的吗?

在建立真正的知识管理流程前,工具都是无用的。
先建立自己的流程,再关注工具本身是否匹配

6.输出不只是写文章

将输出简单的理解为写文章或整理好资料,因为有了“输出”作为明确的目标,输入会有选择性,吸收会更有效,以输入倒逼输出

但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,我们做知识管理不应该只是为了做写手,做自媒体。但这样的做法回避了一个问题:如何有效的吸收知识并实践使用。如果只是说,时间长了并没有说服力,自己总结的知识由于缺乏实践,很有可能也是错的。

所以,输出不仅仅是写文章,而是影响现实世界
比如:

  • 用来作为工作中决策思考的演练
  • 用来作为未来决策复盘的依据

同时,在实践中丰富和迭代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
专栏中的内容比较丰富,这只是我的一点理解,欢迎大家自己订阅:小报童的知识资产专栏

使用ChatGPT来学习英文(2)

学习场景

继续昨天的话题:

4、利用ChatGPT提升讲演能力

可以用以下提示词让Chatgpt提供话题:

  • Suggest 10 controversial topics to discuss
  • Write 5 inspiring ideas for conversation
  • Write 10 questions to reflect on
  • Write 10 ideas for a TED talk
  • Suggest different conversation topics to speak with friends/students/colleagues

例如:
ChatGPT例子5

More...

使用ChatGPT来学习英文(1)

来源

最近在Youtube看到了一个使用ChatGPT学习英语的方法,总结一下,后续可以自用。

原理

可以把ChatGPT看成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机器人,因此可以用它来帮助我们构造学习英语的参加资料,并且帮助我们简化文本或纠正一些错误。

可以使用的场景如下:

1、和ChatGpT开展一个对话

可以用以下提示词开展对话:
Can we have a conversation about [Topic]
例如:
ChatGPT例子1

More...

用户调研的一种方法

来源

最近在即刻看到一个帖子,总结的用户调研方法可以参考一下。

方法论

一个完整的用户调研步骤,一共有6大步骤:定目标、定渠道、选方法、定纬度、挖需求、验真假。
可以用一个仪表盘来帮助记忆:

仪表盘

1、用户定位

哪些用户是我的目标,哪些是潜在用户,用户有没有需求,平时有哪些痛点或者不满
例如:减肥人群,药物减肥还是健身、还是断食

2、品牌认知

用户对品牌的了解有多少,对产品的认知是什么
例如:大家都了解可口可乐

3、用户触点

哪些地方可以接触到用户,平时用户会聚集地在哪里
例如:学习英语的人通常在哪里?在平台,在美剧

4、解决方案(旧的)

市面上卖蛋黄派的商家都是用什么方法卖这个产品?他们包装都是主打什么?这个产品给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?解嘴馋?还是当做早餐?还是健康?还是口味?

5、机会点

现有的这个产品里面,用户还有什么不满的点,从这些不满的点,挖掘新的机会点。

6、核心壁垒

你的产品和别人家有什么不同点?你的新在哪里?你的独特的卖点是什么?核心壁垒是什么?你有,别人没有的

7、决策过程/决策要素

我想要买这个产品,我的决策过程是什么?先考虑品牌?还是对比价格?还是产品口味?还是外部包装?还是数量大小等等,把用户这个决策要素,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出来,重点强调用户最关心的点

8、付出成本/我要做什么

对应用户愿意要付出多少成本去购买这个产品,用户心理预期价位是多少,用户要做什么动作才能获取到这个产品,需要投入多少精力?

9、收获/好处

对用户而言,我买这个产品,可以帮我解决什么问题,对我有什么好处?
例如蛋黄酥,可以解决我饥饿问题,可以解决我嘴馋问题,可以保证我的健康和体验,这里我们经常会和用户产生一个链接,和用户强相关,人只有看到足够多的好处,他们才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去交换,所以前提要激发大家的获得感。

只有弄清楚,用户需求是什么,产品能解决好什么,在这个过程中,用户的决策心里是怎样,能够得到怎样的好处,那么你调研的问题,也就变得清晰了~

知识管理相关-来自范冰的分享

来源

最近在听 范冰 的播客(EP01 - from 量贩冰糖),讲到了知识管理相关内容,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观点,记录下来。

避免FOMO

FOMO 全称“Fear of missing out”,意思是害怕错过。简单的说,就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的被过量的信息包围,没有重点的吸收。
避免FOMO的办法有:
对策1:建立一个心理预期,这些信息之后对我还重要吗?对我重要的时间有多久?如果只在很短的时间里有效,那就抛弃。
对策2:用针对性的工具,去有目的性地关注特定信息,删去无用的渠道和频道 。
对策3:带着komo的心态,knowing of missing out:知道我错过了什么事情,但是我对它心安理得。
对策4:知道自己不想什么信息,那就建立一个手段把自己需要的信息过滤出来

一些原则

  • 不要让自己陷入不同切换的过程中,一定要把做事情的门槛降低,降低到你觉得不需要占用额外的思考 ;一件事你需要多做的话,就要让这件事变得越容易。
  • 除了输入,还要做输出,最简单最低成本的输出就是写笔记,即便是再简单的影响方式, 都可能会对世界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,带来一些好的价值交换。
  • 笔记的管理不要追求all-in-one。 不要觉得整理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情,整理能够加深印象,并帮你过滤掉一些信息。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